放大镜正逐渐成为牙科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,牙科学生也越来越需要学习并掌握其使用方法。过去,由于选择有限且基于成本考量,初学者选择放大镜时往往没有太多余地。
然而近年来,放大镜技术不断演进,新技术层出不穷,选择也远比以往丰富。下面我们将对比传统类型与最新款式的特点,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人体工学放大镜
传统的镜后测光 (TTL) 放大镜主要分为两类:伽利略式放大镜(图 1)和棱镜式(也称开普勒式)放大镜(图 2)。而人体工学放大镜(图 3)是 TTL 放大镜中相对较新的第三类别。由于其目镜采用特殊光学设计,这类放大镜有时也被称为折射式或偏转式放大镜。
人体工学放大镜的研发,部分初衷正是为了解决牙医的实际痛点,即因长时间在手术中过度用力、前倾够取和扭曲身体而导致的职业性慢性不适与疼痛。牙科从业者中与工作相关的疼痛问题普遍存在。一项针对 170 名不同专科牙医的研究显示,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患有肌肉骨骼疼痛。1 事实上,高达三分之一的牙医因身体健康问题提前退休。2
虽然人体确实能够完成弯曲和扭转动作,但我们的身体结构并不适合长时间保持静止、弯曲或扭曲姿势。这种不良姿势会给关节和韧带带来持续压力和劳损,造成类似腕管综合征或网球肘的微创伤。这些损伤的形成速度远超过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。由此产生的累积性创伤可能导致慢性职业疼痛。
采用符合人体自然生物力学原理的工作姿势,能够长期保护健康,降低职业性慢性疼痛的风险。对于已出现疼痛的从业者,采取健康的人体工学姿势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,为身体创造恢复条件(或至少避免造成新的创伤);而对于尚未出现疼痛的人群,人体工学姿势可以起到预防作用,就如同我们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是防范严重的牙科疾病。
需要区分的是:过去许多新款牙科放大镜常宣传为“符合人体工学”,因为它们或多或少改善了医生的姿势,减轻了诊疗过程中的身体劳损和扭曲。然而,直到近几年偏转式放大镜问世,才首次真正实现了完全符合人体工学的工作姿势。医生无需再通过弯腰或扭转身体来观察患者口腔内部,而是借助放大镜的光学设计获得理想视角。
关于放大倍率的一般建议
传统上常推荐新手使用低倍率的伽利略式放大镜,因为此类放大镜视野宽广、景深较大,这些特性使其在各种操作中使用起来都很容易。此外,这类放大镜一般无需精密定制,在临床操作中也够用。
但时代在变化。考虑到既有的挑战与近年来的技术发展,我们有必要反思:传统的伽利略式放大镜是否仍是最佳选择?虽然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,但为了做出明智的抉择,我们确实有必要对多个因素进行系统评估。
首要考量是要与手术类型匹配。尽管每位牙医的工作习惯和“理想倍率区间”各不相同,但特定临床场景下仍存在大致的对应关系。与传统放大镜相比,人体工学放大镜在实现相近图像增强效果时,所需倍率略高,因为医生坐直时与患者的距离稍远。
- 例如:儿童牙科医生通常适合低至中倍率(如伽利略 2.7 倍或人体工学 3 倍放大镜)。患儿好动,较宽的视野有助于医生维持有效的视野跟踪。
- 初执业的牙周医生与口腔外科医生也倾向较低倍率,但习惯使用放大镜后可能会选择更高倍率(如人体工学 5 倍放大镜)。
- 正畸医生多在3 – 5倍范围内;洁牙师一般最多使用 4 倍左右的放大镜。
高倍率常见于修复专科(通常会偏好 5 – 7.5 倍放大镜)与牙髓病医生(有时甚至可达 10 倍,尤其适用于习惯配合显微镜操作的医生)。
对于学习全科牙医或尚未确定专科方向的医生来说,在学习新术式和适应放大镜时,通常需要更宽的视野。因此,选择较低倍率是合理的,既能提升对局部细节的分辨能力,又能观察到口腔的整体情况。随着倍率升高,可见细节增多但视野范围收窄,故高倍率更适用于经验丰富、专注于口腔局部精细操作的医生。
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,尤其是在确定了专业方向后,可以提升放大镜的倍率。许多医生在提高倍率后,都会惊讶于更高倍率所呈现的细节之丰富,常有一种“难以置信之前错过了这么多细节”的体验。当然,所需的放大倍率仍因人而异,取决于具体工作类型及医生个人的操作偏好。即便是同一领域的医生,对视野宽度和细节深度的需求也可能不同。因此,最好的方法仍是亲身体验、眼见为实。
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
在确定所需的放大倍率后,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:
重量:对于放大镜而言,重量是“越轻越好”。作为佩戴在面部的工具,重量直接影响使用体验。每一克都至关重要!抛开光学性能不谈,设备过重会加剧疲劳感,增加身体压力,甚至引发头痛。关键在于实现光学质量与佩戴舒适度的平衡。
定制化:仅仅提供较大的俯角并不等于定制。真正的定制化放大镜,必须综合考虑操作距离、使用者面部特征及个人偏好。基本原则是:定制化程度越高,使用效果越好。
售后服务:如同任何重要的专业工具一样,放大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出现其他问题。服务商应当让用户有信心随时寻求帮助,相信其具备专业能力与耐心来提供所需帮助。
更换放大镜会不会很难适应?
无论是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医生,在初次接触折射式放大镜时都难免有所顾虑。对于许多医生而言,在已经熟练掌握现有牙科技术之后,再学习一套全新的操作方式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;而依靠间接视觉操作为患者诊治的设想,也容易引发担忧。经验丰富的使用者则可能顾虑适应新设备需要时间,担心这会影响原本快节奏的临床工作效率。
然而,关于更换放大镜类型的许多担忧或许被放大了。诚然,适应任何新的高价值专业工具都必然伴随挑战。有些人适应得快,有些人则需要更多时间。但正如学骑自行车或游泳,一旦掌握便成为一种本能。若对比未来可能伴随的职业慢性疼痛,短期的适应投入显然是值得的。
过渡过程可以是渐进的,甚至可以视情况灵活调整。有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交替使用人体工学与传统放大镜:例如在多家诊所执业,将旧设备留在一处,在另一诊所使用新设备。由于日常涉及不同手术,许多医生都会配备多种倍率的放大镜。
为使过渡尽可能平稳,建议逐步引入新设备:开始时每天仅短时间使用,或先用于简单检查和基础操作,待熟练后再扩展到复杂场景。甚至在非工作场景(如用餐、玩填字游戏)中进行手眼协调训练,也能帮助大脑更快适应新的设备。
归根结底,充分的信息是引导学生正确选用放大镜的关键,这不仅关乎眼前的临床放大需求,更直接影响其长期健康与职业寿命。
唯有充分了解,方能客观权衡各类选择的利弊。不存在“唯一正确”的方案,只存在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方案。但考虑到如今已有更多能预防劳损的新选择,学生(及其导师)是时候坐直身子,认真倾听,而关键还真得先“坐直”才行。





